全新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力学公式大全第二篇
接着鲸准教学上一篇的总结:全新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力学公式大全第一篇
7、牛顿第二定律公式大全
F合 = ma = △p/△t (后面这个是根据动量定理推导所得)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牛顿第三定律:F = F′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大全
基本规律:
v1 = v0 + at s = v0t + 1/2at2
几个重要的推论:
(1)v12 - v02 = 2as (结合上两式,知三求二)
(2)AB段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t/2 = (v0 + vt)/2 = s/t
(3)AB段的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为:vs/2 = √(v02 + vt2)/2
匀速:vt/2 = vs/2,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 vs/2
(4)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 在1s、2s、3s······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 :32 :······ :n2
② 在相等时间之内的位移之比为:1 :3 :5 :7 :······ :(2n - 1),它是一个等差数列。
③ 在相等位移内的时间之比为:1 :(√2 - 1) :(√3 - √2) :······ :(√n - √(n-1) )
(5)初速度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均为一个常数:△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时间间隔时间)
9、自由落体运动相关公式
v = 0,a = g
10、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 -g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上升最大高度:H = v02/2g
(2)上升的时间:t = v0/g
(3)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5)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2v0/g
(6)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0t - 1/2gt2 vt = v0 - gt vt2 - v02 = 2gs (注意:s、v的正负号的理解)
11、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 s/t = 2πR/T = ωR = 2πRf
角速度:ω = φ/t = 2π/T = 2πf
向心加速度:a = v2/R = ω2R = 4π2R/T2 = 4π2f2R
向心力:F = ma = mv2/R = mω2R = m4π2R/T2 = m4π2f2R
鲸准教学提示您:(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3)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产生的库仑力
12、平抛运动公式
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分运动:水平位移:x = v0t 水平分速度:vx = v0
竖直分运动:竖直位移:y = 1/2gt2 竖直分速度:vy = gt
tanθ = vy/v0 vy = v0tanθ v0 = vycotθ
v = √(v02 + vy2) v0 = vcosθ vy = vsinθ
tana = y/x tanθ = 2tana
13、功的公式
w = Fcos a (适用于恒力功的计算,a 是F与s的夹角)
(1)力F的功只与F、s、a三者有关,与物体做什么运动无关
(2)理解正功、零工、负功
(3)功是能量的转化的量度
重力的功——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
电场力的功——量度——电势能的变化
分子力的功——量度——分子势能的变化
合外力的功——量度——动能的变化
安培力的功——量度——其它能转化为电能
14、动能和势能
动能:Ek = 1/2mv2 重力势能:Ep = mgh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15、动能定理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共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
公式:W合 = △Ek = Ek2 - Ek1 = 1/2mv22 - 1/2mv12
16、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有时重力和弹力都做功
公式:mgh1 + 1/2mv12 = mgh2 + 1/2mv22
具体应用:自由落体运动、抛体运动、单摆运动、物体在光滑的斜面或曲面运动、弹簧振子等
17、功率
P = W/t (在t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cos a (F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为即使速度时,P为即时功率,v为平均速度时,P为平均功率;P一定时,F与v成反比)
18、功能原理
外力和“其它”内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系统机械能的变化
19、功能关系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路程等于系统失去的机械能,等于摩擦产生的热:Q = fs相对 = E2 - E1
20、简谐振动的恢复力
F = -kx, 加速度 a = -kx/m
21、单摆振动周期
T = 2π√L/g (与摆球质量、振幅无关)
22、弹簧振子周期
T = 2π√m/k
23、共振
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幅最大
24、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机械波,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
产生条件:要有波源和介质
波的分类:(1)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2)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有密部和疏部
波长λ: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 λ = vT = v/f
[鲸准教学提醒]:
① 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② 波在一个周期时间里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波速: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
波速v、波长λ、频率f的关系:v = λ/T = λf (适用于一切物质波)
[鲸准教学注意]:波的频率即是波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无关
25、浮力
F浮 = ρgV排
26、密度
ρ = m/v,m = ρV,V = m/ρ
27、力矩
M = FL
28、力矩平衡条件
M顺 = M逆
极简思维,鲸准教学!
本文系作者 @ 金胜哲原创发布在 鲸准教学。未经许可,禁止转载。